目前,我国培养的兽医人才已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美国培养的兽医学博士并不是仅仅要求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成为工匠一类的角色,同样承担着推动临床兽医学的发展,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在实践当中的角色,是实践和研究的承接者。培养的DVM深入到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比较医学和兽医学的发展过程、内容和最新进展,具有对临床问题开展探索性的研究,同时具有较强综合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很多对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在4年的DVM学习后继续3年的实验室研究,获得DVM/Ph.D.的双学位,主要专注于研究理论和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我国缺乏这方面的人才,这可能是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同时很多临床研究的发现是后续理论研究的突破口,临床兽医学的发展也会推动基础兽医学发展。但是由于国内对于这方面的忽视导致临床医学对基础研究的贡献不大,兽医基础研究原创性不强,大部分借鉴和跟踪国外研究。
三、中美兽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不同
中美兽医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差异,很难用较短的篇幅说清楚,在此只能举例说明两点。
教学内容
国内由于受到教学内容和学时的限制,教学的基础知识没有和临床联系起来,病理、生理、生化、免疫等基础学科都自成体系,按其自身的逻辑进行教学,专业课程很少涉及到基础的原理。在国外,更多以某个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为线索,将所涉及的基础学科相关的知识,融会贯通。具体到某一个疾病后,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也远超过了本科所学的基本理论,很多都是前沿的研究进展,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教学没有统一教材的原因,很多内容都是来自文献和老师自己的总结。
以简单的尿酸结石病为例,我国兽医教育在本科大二的生化课程仅仅很少的提到了尿酸的代谢,在大四专业课程外科讲到结石手术和结石的分类时会提到尿酸结石,教学的内容相对分散而且浅显。而在美国教学时以犬尿酸结石为主题,详细的介绍了该病研究的过程。犬尿酸结石在临床上具有品种偏向性,以此推断是遗传疾病。最初通过基因关联性分析,找到和疾病相关的SNP (单核苷酸多态性) 位点,发现SNP附近的尿酸转运体的SLC2A9基因发生突变。虽然尿酸代谢后续过程中的酶均完整,但是由于肝脏表面的转运体无法工作,导致尿酸在体内堆积,形成结石。而这种突变基因的保留是由于转运体基因和犬重要特性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相近,连锁遗传,在筛选动物特性的时候也同时将这种不良突变保留下来。类似这种为筛选动物某项生物特性而同时导致突变基因保留的现象在也是灰马(Grey horse)一些疾病的原因。
在专题中,老师也详细的介绍了嘌呤代谢途径和治疗药物别嘌呤醇所作用的靶标和原理,手术,及通过育种淘汰该基因的方法。通过这样的专题。老师很好的将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比较医学,外科手术等知识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对疾病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我国,兽医学是本科教育,由于学时的限制老师的授课内容无法深入。美国兽医预科生学习的内容和我国兽医专业三到四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差不多,在进入DVM之前已经完成了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并且积累一定临床实践经验。进入兽医学院的都是经过选拔的优秀学生,因此能在DVM教育期间对各门学科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接触前沿的兽医学知识,将所学内容和疾病联系起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