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年轻的时候,觉得一个人有能力有权利,就是一种高贵,但是后来才发现,真正能够吸引别人,让别人如沐春风的一种气质,来自于修养。
随着年龄的扩大,阅历的增加,我们对于修养会有一种更深的感悟。
所谓的“顺眼”并不是身穿华丽,金玉雕饰的富贵,而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清雅。
一个饱读诗书的人,即便没有拥有富贵名利,但是他身上那一种与人随和而又温柔的气质,会让你觉得特别舒服。
年龄大了之后,逐渐爱上了读古书,在古人的书籍里面,与古人对话,就会感觉到那种思想的深邃,那一种修养的深度。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遇到有修养的人,内心都会有一种触动,那是一种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明灯,可以照亮自己在俗世繁华中的路。
经历的多了,就会明白一个最关键的事情,人生所有的外物,并不是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因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会随着世事而变换和沉沦,甚至会消失,就如同名利富贵。
但是,一个人的修养,却能够永远的陪伴着一个人,慰藉着灵魂的诗韵,在淡泊宁静中,让自己享受人生的淡然。
修养一个美丽的气质,用气质征服这个生活的嘈杂。
《诗经》之中有这样一段话:
“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
《诗经》之中说:“看到淇水弯弯的岸边,有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水边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同加工骨器,不断的切磋打磨,修炼自己如同打磨美玉,不断的反复雕琢。他是那样严谨,胸怀宽大,是那样光明,这样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
一个人最高贵的修养,就是向内雕出自己的内心,让自己不断达到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所以难以令人忘怀。
《诗经》之中就说:这样的君子,真是胸怀宽大,令人难以忘怀。
古代有一个人叫武训,原名叫武七,他早年丧父,家庭非常清贫,以行乞孝顺母亲,被人称为“孝丐”。
后来他给地主家去当长工,但是地主欺负武训不识字,就偷偷的赖掉了三年的工钱,并且还把武训毒打了一顿。
武训气的茶不思,饭不想,一病之后卧床不起,后来邻居看到武训这个样子,就去劝导他,武训的身体渐渐复原。
后来,武训身体复原之后,就靠着乞讨去办学,他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自己身边那一些穷苦人家的孩子都能读上书。
武训靠着自己乞讨,并且在街头卖艺积攒资产,在当地办了四所义务学校。学校开学之后,他每天早上都会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请老师认真教学,让学生们也刻苦攻读。
后来朝廷知道之后,就授予他“义学正”名号,并且赐给他一副黄马褂。
一个人的高贵,除了与生俱来的修养之外,更多的是居于红尘之中,即便看淡了人心薄凉,同样对于自我有一份厚重的修养,让自己有一份与众不同的德行,有一种没有被世俗浸染的德行。
世界的美好并不在于世界本身,而在于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美丽而又善良的人。
即便作为一个普通人,可以没有地位,可以没有金钱,但是在平凡的生命中,仍然能够保留最高贵的修养,这才是人生最值得提倡的一个“气质”。
所以古人留下来的不光是智慧,还有深入灵魂的清静与修养。
在俗世之中,对于这一份高贵的气质有一份传承与修行,不但能丰富自己的人生,还能弘扬文化的能量,让这个世界散发更加柔和的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