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到朋友圈这条刷屏的文章——《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我要告诉你的是——这是一条招商银行的广告。
广告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中国留学生到美国的第八天,要参加同学聚会,大家各带食物,他本来想做一个简单的西红柿炒鸡蛋,但在真正动手下厨的时候,却突然发现,这样一个简单的菜,他在到底是先放番茄还是先放蛋的问题上难住了。
他的第一反应时拿起手机,给远在中国、有着12个小时时差的父母发微信语音。从睡梦中被儿子吵醒的父母,迷迷糊糊中尽力给儿子讲解如何做一道番茄炒蛋,因为听不是太清楚,加上同学催促,儿子显得很不耐烦。
最后,老两口干脆爬起来,在中国的凌晨,在厨房一边演示如何做番茄炒蛋、一边录像,然后给儿子发过去。
广告中的结局是圆满的。儿子在美国的同学聚会上拿出了一盘很有中国特色的番茄炒蛋,当他回头想想12个小时时差之外的父母,是如何在半夜起来教自己做出这道菜时,出于对父母之爱的感动,他不禁潸然泪下。
视频的高潮是招商银行卡的广告词:“你的世界,大于全世界。”
我能理解,这条广告中父母对孩子的全心投入、无私奉献,那种摘星星、摘月亮,也要满足孩子要求的心理,在千千万万的中国式父母当中,是非常普遍的。
我也能理解,确实有千千万万的中国式孩子,早已经习惯了父母对自己的付出,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在任何时候,遇到任何问题,都会想当然地要求父母帮助自己解决。
但是,当你在这条广告中看到了父母之爱带来的感动时,我却看到了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失败。
首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处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我一直觉得,父母与孩子,在这个世界上相遇,是一种缘分,但彼此之间必须有一定的界限。
我相信,任何有责任、有爱心的父母,都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孩子创造最好的成长、教育环境。
但是,这个度在哪里?
我觉得,父母之爱的边界就在于,不要以牺牲自己的人生为代价,来换取孩子的成长。
毫无疑问,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传道受业解惑,但父母却不能将孩子当做这个世界的中心,为了孩子放弃自己本该拥有的人生。
我们在小小明很小的时候,就会告诉他,每周有一天是父母相处的二人时光,我们可能去看电影、可能去逛街,不会带他,因为我们也有自己的人生。
因为我一直觉得,只有自己快乐的父母,才能真正给孩子带来快乐。
那些为了孩子牺牲自己人生、忍辱负重的父母,也许在父母之爱的名义下,可以为孩子付出一切,但等到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主见,不再对父母唯命是从,亲子关系出现裂痕的时候,这种父母之爱又会转移成彻底的幻灭、失望,甚至是对孩子的怨念。
很多父母,对孩子没有底线、没有边界的爱,就会酿成对孩子的人生没有底线的干预。
这种爱,对父母来说,代价太大,对孩子来说,代价同样太大。
好的父母,不管有没有孩子,都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从容地继续自己的人生,首先让自己觉得人生是快乐的,然后再把这种快乐传递给孩子,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那种“孩子的世界,大于全世界”的父母之爱,是要不得的,也可能会害了孩子。
除了这种教育理念的偏差,还有一点非常遗憾的是,广告中的父母,在孩子去美国留学前,竟然没有教会孩子做一盘简单的番茄炒鸡蛋。
家庭教育,除了教会孩子养成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还有重要一点,就是让孩子建立起独立生活的能力。
小学毕业,如果一个人还不能自己“养活自己”,离开父母,做不熟饭,洗不了衣服,做不了家务,这是父母教育的严重失败。
广告中的主人公已经到美国了,看起来至少是高中毕业,甚至是大学毕业,这都多大年纪了,连基本的生活自理都没有学会。
不管你如何看,我是有些看不下去了。
最后,广告中的泪点之一是,凌晨几点钟,父母因为孩子的一个微信,就爬起来下厨房演示。
同样,这不是对父母之爱的赞颂,这是对一个不感恩、不善待父母的孩子的讽刺。
晚上过了11点,除非真的有紧急事件,不要联系别人,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常识。
不能联系别人,当然也包括不能联系自己的父母。
尊重别人,善待这个世界,请从自己的父母做起。
对于今天的孩子们来说,也许太习惯了父母对我们的付出和奉献,容易take everything for granted,这是很不好的一件事。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广告中的那位中国留学生到最后有了反省,对父母之爱有了更多的认识,但是,这其实是他早就应该有的感知。
我对招商银行没有恶念,对这条广告试图与受众建立情感连接的探索也表示认可,但作为一个父母,看完这条广告,我却有一种深深的忧虑。
因为,当你看到感动的时候,我却看到了家庭教育的失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