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店,发展到今天在香港上市,在餐饮行业内可以算得上一段传奇了。今天节目中刚好聊到了海底捞的服务,所以今天的拓展阅读板块中,咱们就“趁热”来说说海底捞究竟是靠什么成功的?
用服务弥补味道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最早是拖拉机厂的电焊工人,从一个只有四张桌子的街边麻辣烫做到如今香港上市,其中的艰辛恐怕只有张勇自己知道。刚开始,海底捞的创业团队只有张勇夫妇和张勇同学夫妇四人,并且几乎没有烹饪基础。就连最基础的“炒料”(火锅底料)都是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铲子自学而成。
这也就暴露出一个问题,这样做出来的火锅味道很一般。面对这个问题张勇的解决办法很简单:“态度好点”。按照张勇自己的话来说,根本没有什么深思熟虑,味道一般只能态度好点,上菜快点。没想到正是因为这个“无奈之举”,让所有光临过海底捞的客人都愿意继续来吃,并且带领更多朋友来体验。有时候甚至还有客人教张勇如何把味道做到更好。
几年之后,一家“味道一般”的火锅店就这样凭借几乎完美的服务,在简阳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员工与顾客一样重要
海底捞的服务员很多都是经人介绍过来的:老乡、朋友、亲戚甚至是家人……餐饮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当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才会真正快乐地工作,用心去做事,然后再透过他们去传递海底捞的价值理念。大家可以和亲戚朋友一起工作,自然就很开心,这种快乐的情绪对身边的人都是很具感染力的。
说到这里小编还找到了这样一组资料:海底捞为员工租住的房子全部是正式住宅小区的两、三居室,且都会配备空调;考虑到路程太远会影响员工休息,规定从小区步行到工作地点不能超过20分钟;还有专人负责保洁、为员工拆洗床单;公寓还配备了上网电脑;如果员工是夫妻,则考虑给单独房间……光是员工的住宿费用,一个门店一年就要花掉50万元人民币9(数据时间为2011年)。
诸如此类的员工关怀还有很多很多...资料原文中甚至用了5段文字描述,还仅仅是“概括”为主
服务好仅仅是差异化,关键还是靠管理
尽管海底捞用服务解决了味道一般的问题(其实发展到现在,海底捞的味道已经非常好了),但成功并不只靠这一点,更重要的还是海底捞的管理章法。
比如在财务方面,张勇进行了充分的授权,财务总监就是最后一道坎。用人不疑是张勇的原则。海底捞每年要花十个亿出去,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拥有超过一般餐饮店员工所能得到的权力:200万以下的开支,副总可以签字;100万以下的开支,大区经理可以审批;而30万元以下的开支,各个分店的店长就可以做主。就连普通的一线员工,也有一定权限:他们可以赠送水果盘或者零食;如果客人提出不满,他们还可以直接打折,甚至免单。
而在管理层级上海底捞设立了由7个部门领导组成的总经理办公会,每个月开一次会,还有一个规定:这7个人当中如果有谁要离开,将得到800万元的补贴,800万正好是海底捞开设一家新火锅店的费用。总经理办公会的几个成员基本都年薪百万,出去单干是绝对没问题的,如果他们自己去开一家火锅店,一年肯定不止赚一百万,但他们都不愿意走,觉得留在海底捞发展挺好。
尽管由于行业不同,海底捞的方法论并不能被所有企业效仿,但其以“服务”为核心的理念,以及开明的管理方式,依旧是众多企业甚至团队领导学习的重点。也正因如此,海底捞才能从一家“味道一般”的小店发展到如今的规模。
(来源:Fantalk)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