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有A股、B股、H股、N股和S股的区分。
但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就算你是炒股多年的老股民,这些都未必全懂!快来恶补一下吧!
便于理解,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
某一天,有一群公司出生了,出生地都在大陆,同时也都在大陆上的户口。
这些公司慢慢“长大”后分别去了不同的地方发展。
老大留在大陆,赚的是人民币,被大家称为A股;
老二也留在大陆,但赚的是港币和美金,因此被称为B股;
老三去了香港发展,变成了H股,
老四出国去了新加坡,变成了S股;
老五最厉害,去了美国,成了N股。
根据上面的例子,咱们可以分成两大大类:
1、以人民币计价,他们分别是A股和B股,
2、以非人民币计价,H股以非人民币计价,N股和S股以其他货币计价。
官方的解释:
A股,即人民币普通股,是指由中国境内公司发行、上市,境内机构和个人以人民币购买交易的股票。如中国联通。A股的代码以600,601,603,300,000,002打头。
而B股,即人民币特种股,是由中国境内注册、上市的公司发行,以人民币标明面值的股票,但以其他货币认购和交易的股票。如百联B,代码以900打头。不过,在2001年之后,B股已经开放境内个人居民投资了。
H股有点不一样,它是指在大陆注册的,在香港上市的外资股,认购和交易均用港币。港股的代码是5位(08年以前是4位),如中国平安(02318)。
当然,还有一种VIP,独占两席,那就是A+H股。关于这点,下面我们会详细解释。
以上我们了解了A股,B股和H股之后,N股和S股就很好理解了。前面H股的H代表的是Hong Kong(香港),所以,N股和S股中的N和S则分别代表着New York(纽约)和Singapore(新加坡)。
所以,N股是那些在中国大陆成立注册,并在纽约上市的外资股;
同理,S股则是在中国大陆成立注册,并在新加坡上市的外资股。
最后,咱们说一说A+H股。AH股是指那些“出身地”和“户口”都在大陆的,但同时在大陆和香港两头发展、上市的公司股票。
这类公司往往实力雄厚,很多都是中字头等大型央企。
需要提到的是,AH股还有个叫做AH股比价的衍生指标,就是同一家上市公司的A股股价与H股股价的比值,比值越高,说明A股的估值较H股越高。
当然,也会出现比价倒挂,即H股股价低于A股股价。可以说,AH股比价是衡量一家上市公司在陆港两地估值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以上这么多种股票中,我们接触到最多的就是A股,下面我们就展开来说说A股。
新闻上经常说今天股市蒸发了几个亿,那么,这股市中的蒸发是什么意思呢?这其中的钱去哪了呢?
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在一个市场中,有两个人在卖烧饼,有且只有两个人,我们称他们为烧饼甲、烧饼乙。
他们的烧饼价格没有物价局监管,他们每个烧饼卖一元钱就可以保本(包括他们的劳动力价值),并且他们的烧饼数量一样多。
这段时间,他们生意很不好,一个买烧饼的人都没有,甲说:“好无聊”,乙说:“我也好无聊”,此时看故事的你们也说:好无聊。
这个时候的市场,我们就称之为不活跃!
为了让大家不无聊,甲乙决定玩一个游戏。于是,真正的故事开始了。
甲花一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一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两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两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三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
于是在整个市场的人看来(包括看故事的你)烧饼的价格飞涨,不一会儿就涨到了每个烧饼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烧饼数一样,那么谁都没有赚钱,谁也没有亏钱,但是他们重估以后的资产“增值”了!甲乙拥有高出过去很多倍的“财富”,他们身价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这个时候有路人丙,一个小时前路过的时候知道烧饼是一元一个,现在发现是60元一个,他很惊讶。
一个小时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00元一个,他更惊讶了。
又过了一个小时,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20元一个了,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因为他是个投资兼投机家,他确信烧饼价格还会涨,价格上还有上升空间,并且有人给出了超过200元的“目标价”。在股票市场中,路人丙就是股民,给出目标价的人被称作研究员。
在烧饼甲、烧饼乙和路人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接下来的买烧饼的路人越来越多,参与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烧饼价格节节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兴,但是很奇怪:所有人都没有亏钱。
这个时候,你可以想见,甲和乙谁手上的烧饼少,即谁的资产少,谁就真正的赚钱了。参与购买的人,谁手上没烧饼了,谁就真正赚钱了!而且卖了的人都很后悔——因为烧饼价格还在飞快地涨。
那到底谁亏了钱呢?
答案是:谁也没有亏钱,因为很多出高价购买烧饼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认的优质等值资产,也就是烧饼。而烧饼显然比现金好,现金存进银行而获得的利息太少了,根本比不上价格飞涨的烧饼,甚至大家一致认为市场烧饼供不应求,可不可以买烧饼期货啊?于是出现了认购权证。
有人问了:买烧饼永远不会亏钱吗?当然不是。那哪一天大家会亏钱呢?
比如市场上来了个物价部门,他认为烧饼的定价应该是每个一元——监管出现
也可能是市场出现了很多做烧饼的,而且价格就是每个一元——同样题材股票出现。
或者市场出现了很多可供玩这种游戏的商品——不同发行商出现。
亦或是大家突然发现这不过是个烧饼!——价值发现
也许是没有人再愿意玩互相买卖的游戏了!——真相大白
然而,如果有一天,任何一个假设出现了,那么这一天,有烧饼的人就亏钱了!那谁赚了钱?就是最少占有资产,也就是烧饼买的最少的人。
这个卖烧饼的故事非常简单,人人都觉得高价买烧饼的人是傻瓜,但当我们再回首看看我们所在的证券市场,这个市场的某些所谓的资产重估、资产注入何尝不是如此?在ROE高企,资产在高溢价下的资产注入,和卖烧饼的原理其实一样,最终谁最少地占有资产,谁就是赚钱的人,谁就是获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为一个投资者,应当理性地看待资产重估和资产注入,看到别人的忽悠要理性对待。面对在高ROE下的资产注入,尤其是券商借壳上市、增发购买大股东的资产、增发类的房地产等等资产注入的情况时,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
因为,你很可能成为一个持有高价烧饼的路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