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因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丰富的节日特色内容。
苏轼的《六幺令·天中节》为我们描绘了古代端午节的重要习俗: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小童缠虎符、门前挂艾蒲、吃粽子、放风筝、赛龙舟……果真是热闹非凡的端午佳节,一下子就有那个味道了!
#01
吃粽子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作为祭祀祖先、神灵的祭品出现,一直到晋代正式定为端午节的节庆食品。
后来世人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把端午、粽子与之挂钩起来,这使得端午节多了一层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清·郎世宁《午瑞图》
《午瑞图》出自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描绘了宫廷的端午应节物品,青瓷瓶内插着蒲草叶、石榴花和蜀葵花,托盘里盛有李子和樱桃,几个粽子散落一旁。
清·郎世宁《午瑞图》局部
写实风格让人仿佛能闻到浓郁的粽子清香。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端阳故事册之裹角黍》,描绘的是古代包粽子的场面。
清·徐扬《端阳故事册之裹角黍》
画中几位母亲与幼儿一起包粽子,显得其乐融融。
清·徐扬《端阳故事册之裹角黍》局部
#02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最具特色的民俗之一,特别是在南方水乡地带,这一习俗兴盛异常。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鼓声如雷鸣,自古以来赛龙舟都是热闹非凡。
清·徐扬《端阳故事图之观竞渡》
《端阳故事图之观竞渡》描绘了民间百姓观看龙舟竞渡的热闹场景。
清·徐扬《端阳故事图之观竞渡》局部
一行人站在岸边杨柳树旁,脖子微微伸长,正看得起劲。
清·徐扬《端阳故事图之观竞渡》局部
在江面,有艘龙舟正在奋力向前挺进。
宫廷的赛龙舟就非同一般了。
元·佚名 《龙舟夺标图》
这幅《龙舟夺标图》描绘了北宋崇宁年间 ,宫廷后苑金明池举办龙舟竞渡的盛大场面。图中殿阁巍峨,龙舟争渡,旌旗猎猎,橹桨奋动,情节紧张,气氛热烈。
元·佚名 《龙舟夺标图》局部
一艘雕梁画栋的龙舟,在众多小船的护卫下浩荡前行。
明·郑重《龙舟竞渡图》
《龙舟竞渡图》轴描绘的是江南端午龙舟竞渡情形,湖面龙舟与凤舟上,竞渡者奋力划桨,力争上游。
明·郑重《龙舟竞渡图》局部
精彩展示了龙舟游于河中的场景。
#03
悬艾蒿
民谚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民间把端午这一天称作“五毒日”,常设各种可以驱邪的物件。家家户户都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祈祷消除毒灾。
清·徐扬《端阳故事图之悬艾人》
在端午这一天,人们采摘艾草,编成人形,悬挂在自家门口,祈祷消除毒灾。
清·徐扬《端阳故事图之悬艾人》局部
用艾草的特殊香味,达到驱病、防蚊、辟邪的功效。
#04
采草药
上面我们提到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因此人们多在这个时节采草药治病防病,采药草也是最古老的端午习俗之一。
清·徐扬《端阳故事图之采草药》
据《端阳故事图之采草药》记载,五日午时蓄采众药治病,最效验。《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
清·徐扬《端阳故事图之采草药》局部
此时草药茎叶正好成熟,药性也最好。
#05
系采丝
端午所系的彩丝,是以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合拧成花绳,代表吉祥的饰物,又称为“长命缕”、“续命缕”、“无色缕”等。
拧成花绳后,用中药配制好的香料把花绳揉一揉便会留有香味,在端午这天佩戴在手腕、脖子和脚腕,有驱毒驱虫的作用,也有小孩戴花绳招来吉祥的说法。
清·徐扬《端阳故事图之系采丝》
“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
清·徐扬《端阳故事图之系采丝》局部
#06
射粉团
射粉团是一种唐代都城和宫廷盛行的游戏。《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角黍就是粽子,而粉团则是类似麻团的一种点心。
清·徐扬《端阳故事图之射粉团》
把粽子和粉团放到盘中,用弓箭射去,射中了就能吃。
清·徐扬《端阳故事图之射粉团》局部
#07
养鸲鹆
鸲鹆,就是我们俗称的“八哥儿”,人们发现了野生的鸲鹆有模仿人语的能力,于是将其捕来有意地调教驯化,而这个调教的最好时间据说就在每年的端午。
清·徐扬《端阳故事图之养鸲鹆》
一名幼童看到鸲鹆,手舞足蹈显得十分兴奋。
清·徐扬《端阳故事图之养鸲鹆》局部
#08
赐枭羹
枭,就是猫头鹰,在古代被认为是不孝的鸟,是恶鸟。因此皇帝命人做成羹,赐给百官,意在警示臣子不要像枭那样不忠不孝,其中也包含了除绝邪恶的用意。
清·徐扬《端阳故事图之赐枭羹》
《端阳故事图之养赐枭羹》描绘了二个官员在收受枭羹的场景,两人都躬著身,互相拱手道谢致意。
清·徐扬《端阳故事图之养鸲鹆》局部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传承发展中被赋予了很多文化和精神内涵。
通过这些古画艺术作品,我们仿佛穿越千年,感受到中古传统文化的魅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