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面对书写着汉字的历史古迹,不少韩国年轻人因为并不知晓其意义,也只是一脸冷漠地走过去。
甚至还有人要把古迹上的汉字换成韩文,比如2012年轰动一时“光化门”匾额换字事件。虽然韩文匾额最终被汉字所替代,但过程十分艰难。
现在的韩国,只有一些对文字要求比较严谨的学界,例如法律界,人们还在坚持使用汉字。
一名曾旅居韩国的外国人表示,自己在韩国17年来,眼睁睁地看着韩国人的词汇量变少,一些真正的好词不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结果就这么消失了。
有韩国网友根据亲身经历表示,如果能认识汉字的话,可以更容易理解句子的内容。事实上,没有了汉字的指引,韩国人的词汇量已经下降了不少,识字率也因此降低了。
在1998年,当时的韩国总统金大中发表汉字复活宣言。这次,在金大中的指示下实现了道路标志和火车站(韩国国铁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用汉字标站名)、公车站的汉字并记。但是,由于谚文专用派的抵抗根深蒂固,因此,现在感受到汉字的必要性的韩国国民只能通过付费让自己的孩子在汉字补习班学习汉字。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狐假虎威的拼音文字是靠汉字理解其义的。一旦独奏时,必然就会原形毕露,打肿脸充胖子都无处藏身。
拼音文字的主要问题是:同音异意内容无法辨读!所以,单一的韩国文字是没有意思的,就像我们的“xiang”,到底是“香”呢?还是“箱”呢?还是“想”呢......
韩国工商界人士最感忧虑:韩国超过40%的商品输出对象是汉字文化圈,70%外国游客亦来自汉字文化圈,韩国年轻人连国内对方名片的姓名都看不懂,更不用说跟汉字文化圈的同行打交道、谈生意了。
韩国五大经济团体在2003年决定,建议属下公司在招聘职员时进行汉字资格考试,只录取能认识1817个汉字、书写1000个汉字的新职员。
韩国专家认为,韩文教育与汉字教育无根本冲突,因为51万个韩文单词中,70%原本是汉字词,学会汉字就能更精准掌握韩文。相反,缺乏对汉字的准确理解,反而无法完全掌握韩国自己的民族语言。
经过近30年的去汉字化,当代韩国年轻人识别汉字的能力非常差,然而韩语中70%的词汇都是汉语汉字词汇,发音也都是汉语的变音,大家都知道汉字大部分为表意文字,因此很多词汇都是同音字词,如果废除汉字的话很多的词汇只能在语境中体会含义,这样使阅读非常不便,而且丧失了民族文化本质。
在韩国年轻人当中已经很少知道哪些词是本国词哪些是汉字词,韩文是表音文字,相对学习简单。但是在表意上非常有缺陷,这样使得很多专有名词甚至韩国人的姓名都是相当混乱,常常不知道是什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