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痛骂中国科研体制:别了 狗日的科研

petssky
petssky
petssky
10741
文章
55
评论
2015-12-19
评论
1,023,898 15406字阅读7分4秒
摘要

高校教师痛骂中国科研体制:别了 狗日的科研。写下这么一个题目,我自己都震惊了。作为一个有二十年教龄的老教师,我实在不想这么粗鲁。可我已经忍它很多年了,快要被它憋死了,姑且就这么粗俗一回吧。

科研不是我的本职工作,那是全国各个研究所同志们的本职工作。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大学都在舍本而逐末,不好好地把学生培养好,非要去抢研究所同志们的饭碗。我不是反对在大学搞科研,大学需要科研,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真的不需要逼迫每个老师,每年都去完成数字化的科研任务。这种压任务式的科研业绩,本身就违背了科学研究的精神。我只是一个教师,我只想好好地上我的课,好好地教育我的学生,真的就不行吗?

当某个问题需要进行科学实验来加以验证的时候,我和同学们可以快乐地做一些科学研究,这样一种最基本的本应该属于大学教育的理念,为什么现在荡然无存了呢?为什么非要以科研业绩来评价一个教师的成功与否?为什么非要一窝蜂地办成研究性大学?放眼全国,还有多少高校把育人当作自己的本职工作,有多少教授们在真正地加强自己的学问,如此下去,“学问”这个字眼,在大学里没几年就会消失!而新兴的一些字眼,如“老板”,“ 大老板”,“ 小老板”,“ 大牛”,“小牛”等本就不应该在高校教师中出现的字眼却愈演愈烈,甚嚣尘上。科研经费真的能代表学术水平和学问么?!

这或许就是高校市场化的结果,当学生成为高校赚钱的筹码,当金钱主导高校教育的时候,大学真的很悲哀了!更可悲的是,我们太多的教师业已麻木,任凭这种错误的主导思想横行肆虐。学生在这种畸形的制度之下,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许多同学对我抱怨过,四年大学不知道学了什么。他们既没有学到有用的技能,又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既找不到与企业衔接的方向,又缺乏进一步深造的动力,越临近毕业,越是茫然无措。

我非常同情学生的这种彷徨的心情,他们除了考研,好像就没有了其他好的选择。是呀,这种急功近利式的大学教育制度下,别说学生,我这个教了二十年书的人都越来越看不明白。宽进宽出,成为了当下大学的指导思想。所有的学校,总是想着各种办法扩招,因为有了学生就有了收入。

一所高校往往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学院,为了多招学生,新办专业层出不穷。有的专业,刚开始申办时,把几位老师召集起来开一个会,一个新专业就成立了,专业要办成什么特色,究竟要培养学生的什么素质都还没搞清楚就在招生简章上乱吹一气。而刚参加完高考的中学生怎么可能知道其中有诈,这些新专业的名称往往还很诱人,只有当他们真正踏入其中,才开始了不甘与后悔的四年。

只要专业批下来了,应付监管部门的检查也不在话下。我自己曾经就是新专业建设的参与者,而且担任过多年新增专业的教研室主任,个中滋味,依然五味杂陈。上面一说要来检查新专业,基层教师累得就像那什么似的,教研室所有教师都要行动起来,编造各种表格,捏造各种数据,分门别类,装好几十个盒子,等着无聊的人去看这些无聊的东西。编造这些无聊的材料不仅花去一线底层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你没有任何功劳,一旦获得上级好评,功劳与风光都是领导的;反之,一旦有疏漏,责任全部在教师,铁一般的纪律这时一定会显现出来。这些情况,让本来就苦不堪言的一线教师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还怎么集中心思去搞好教学?!

当学生成为学校赚钱的对象以后,教育就已经在走歪路了。学校也会尽可能节省学生在学习中必须的开支。就拿实习来说吧,现在高校的实习,已经形同虚设。实习本来是学生最好把所学专业与社会联结起来的必不可少的阶段,而且可以真正学到很多实用知识的阶段。可如今,一者没有哪个企业愿意长时间对学生开放实习;二来学校也不愿意支付一笔高昂的实习费用,这时候能省则省,往往只是组织学生到企业走马观花的转一圈,上午去,下午就回勒,象征性地完成实习任务。这种形式上实习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想当年,我们大学实习,实打实的半年在校外,实习期间真正能学到许多经验。学校目前总是把学生无法开展正常实习工作的责任推给企业,一句话,都是企业不愿意接受实习。其实,节省开支,才是学校真正的目的吧。当教育成为了赚钱的工具,我们的子孙后代还有什么希望?!

7. 牢骚之外

社会需要牢骚,更需要牢骚之外的意见或建议。牢骚的初衷都只是希望社会朝着更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向发展,希望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真正和谐地、可持续地朝着“幸福”的目标迈进。基于此,笔者根据这些年的经历,特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可以休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从80年代运行到现在已近20年了,其做出的贡献,自有人大夸其夸,笔者不添花。由于其掌管的经费越来越多(这些钱每一分都是人民的血汗!),牵涉的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怎么样才能打破这种多年来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发挥科研经费的效用,而不让经费过度集中在少数人身上,造成无谓的浪费。

仅仅靠几句话,加强监督、信息公开是不可能办得到的,因为既得利益者们自有其老谋深算的应对策略。唯有撤消,一劳永逸。撤消之后,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一部分人大代表,另行成立科研基金监督委员会,对所有的科研经费进行监管。科研经费也没有必要分成N种资助计划(目前科研资助计划名目繁多,什么百人计划、千人计划、杰青、重大专项、863、973、面上、地区、联合基金……..),哪一分钱不都是人民的血汗!那么多的名目,造成了管理上更大的困难。而说白了,无论设多少种资助计划,钱依然是在那些既得利益者之间转,你帮我这个了,我帮你那个!  

weinxin
欢迎关注
喜欢本网站,就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有惊喜哦~
petssky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5-12-1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petssky.com/essay-15748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