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别人随口一句话,Ta就格外上心,反复琢磨对方是不是另有他意。
别人一个不经意的举动,Ta就会情绪波动,脑补出无数原因。
甚至是一条回慢了的消息,Ta也忍不住胡思乱想,是不是自己说错了什么,或是哪里得罪了人。
因为太过敏感,所以总是小心翼翼,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已。
但其实,别人并没有那么多心思,很多都是自己的过度解读。
尼采也说:“无须时刻保持敏感,迟钝有时即为美德。”
与其时时敏感,不如多点钝感,迟钝一些,烦恼反而少一些。
弱者敏感
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2》中,毕业于康奈尔大学法学院的赵南希,令无数网友唏嘘。
各方面成绩出色,并在面试中获得了导师们的一致赞誉,她原本是最被看好的实习生之一。
可加入律师团后,她的整个工作状态却开始高开低走。
迟迟无法融入团队,辩论赛中频频失误,甚至还被导师找去单独谈话。
在导师的追问下,她才说出这其中的原因:
“可能我太敏感了,对于大家的一举一动过于在意,我觉得自己融入不了大集体。因为敏感我无暇顾及其他,我甚至想早点结束节目。”
在工作的过程中,她总是小心翼翼地注视着周围人的一举一动,生怕自己哪里有一丁点儿的不得体,给同事或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
哪怕是连同事没给她带咖啡这样的小事,她也要暗暗失落难过上半天,思前想后地琢磨她是不是哪里做错了,所以才会被同事“讨厌”。
所以,那个自信满满的赵南希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只有疲惫和脆弱。
俗话说:“有心者有所累,无心者无所谓。”
过度敏感,只会让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甚至是凭空生出些事端来。
事事敏感,那生活中便都是天大的事;迟钝一些,才能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高敏感者喜欢对捕捉到的信息过度加工,又容易被小事刺激。别人无意的眼神、玩笑话,都要在心里反复揣摩,各种解读。
对别人的言行太过敏感,就像是把情绪的开关交到别人手上,喜怒哀乐都由别人说了算。
人这一生何其漫长,若是所有的细枝末节都要去在意和深究,那内心便不会有片刻安宁。
活得钝一些,才不会有那么多负担,也能让自己更好地去对抗生活中的风雨波澜。
强者钝感
作家李筱懿曾在抖音上分享过这样一段经历。
她以前是典型的“敏感体质”,别人一句批评,就能让她垂头丧气半天;受到一点质疑,她就会拼命地解释,过度敏感让她十分痛苦。
直到有一次,她看到一段黄渤的采访。
黄渤说,在他没成名时,曾在一部电影里演过一个戏份很少的劫匪。
那天,他到了片场,发现整个现场一个认识的人都没有,只听见导演问,劫匪来了没有?
他连忙凑上去答复,导演却只是很轻蔑地看了他一眼,语气不善地说道:
“这不胡闹嘛,谁让你来的呀!”
黄渤心里很不是滋味,但还是好声好气地请求导演给他一个机会。
然后,迅速调整了心情,全身心地投入拍摄,由于黄渤过硬的演技,试镜的效果非常好,一条就过了。
结束后,他又找到导演毛遂自荐,说自己还有好几种演法。
导演见他态度诚恳,就又看了他的几段表演,越看越满意,便和他互留了联系方式。
而黄渤也因这次机会,慢慢打开了戏路。
李筱懿感慨道:“一个人只有戒掉了敏感,才能真正变得优秀。”
的确,生而为人,在前行的路上,或许我们都曾遭到过别人的白眼和责难,也听过一些难听的话。
当那些负面的感受来袭时,都会觉得十分受伤,恨不得就此逃避再也不去面对。
可躲得开一时,躲不开一世。
怀揣着一颗敏感脆弱的心,注定到不了远方;唯有修得一颗“迟钝”之心,才能在人生路上轻装前行。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就像《钝感力》中的那句话:
“我对别人的评价和嘲讽没那么敏感,甚至有点迟钝,别人对我的评价影响不大,我只关心自己进步了没有。”
敏感是一种天赋,钝感是一种修行。
钝,绝非愚笨或厚脸皮,而是一种能专注于自身,屏蔽外界干扰的能力和韧性。
丢掉玻璃心,练好钝感力,是成年人世界里最高级的自律。
厉害的人,都有反敏感体质
收藏家马未都说:“你在社会上,敏感不重要,钝感才重要。”
敏感之人最容易受伤,而钝感的人抗挫能力往往会更强。
作家渡边淳一曾分享过一段他在医学院做助手时的经历。
他当时的教授是个脾气暴躁的人,所有的同事都避而远之,唯有一名S医生,常常主动和教授一起工作。
可教授依旧对其毫不留情,也是动辄就骂,甚至骂得更多、更狠。
然而,S医生从不介怀,每次挨骂后都坦然地回答“是,是”,接着再虚心地请教。
即使被骂得灰头土脸,他过会儿也会忘得干干净净,不是去泡澡,就是和同事继续谈笑风生。
那时,大家都没少笑S医生喜欢自讨苦吃。
直到后来,他在众人中脱颖而出,不仅成为了医疗部最出色的外科医生,还当上了札幌一家大医院的院长。
渡边这才明白,原来教授的责骂批评,S医生根本没有往心里去,只是把那些对自己有用的专业知识一一吸收。
心理学家达科沃斯研究发现,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智商、情商,也不是人脉、天赋,而是一个人坚韧不拔的能力,这个在心理学上叫心理韧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反敏感体质。
成年人的世界里,受挫是常态,顺风顺水是意外。
有人之所以能走得更快,不过是戒掉了敏感,让自己专注于成长。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如果你也想拥有反敏感的体质,不妨试试这几个方法:
1. 学会合理归因。
研究发现,敏感的人倾向于向内归因,比如当别人阴沉着脸时,敏感的人容易想:是不是我又做错了什么?
而钝感的人倾向于向外归因:他是不是遇到烦心事了,还是他这个人本来就很严肃?
很多时候,当你不停地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时,不妨停下来想想,或许这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合理归因,不必为别人的情绪买单;善待自己,任何时候优先照顾好自己的心情。
2. 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心理学中有个“聚光灯效应”,说的是我们的注意力就像一盏聚光灯,它照向哪里,哪里就更清晰,对人的影响也就越大。
总把“聚光灯”照在别人身上的人,情绪就难免被人牵动,从而失去了自己对心情的掌控力。
与其时时关注别人,不如把聚光灯拉回到自己身上。
减少外界的干扰,专注自己的步调,才能把脚下的路走得更好。
3. 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不必去重复强调不好的事,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最简单的条件反射:
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帮人抵抗大部分的烦恼,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会让人更沮丧。
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有句话说得好:“钝感力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与智慧。”
我们在快频率的生活里奔波,每天都要面对许多纷繁琐事。
若是太过敏感,只会让自己遇见源源不断的烦恼;
把心磨得“钝”一些,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