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山东,外省人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几个关键词:山东大汉、泰山、孔子、煎饼、实在、能喝……
能喝酒,似乎是外界对于山东人的共识!
“山东人啊,肯定能喝!”
一手大碗酒,一手煎饼卷大葱,咬上一口葱,再就上一大口酒,面不改色而谈笑自如——在外省人民的心目中,山东人的生活应该就是如此“惬意”吧。
昨天,一条#一个山东人等于一桌浙江人#登上热搜,在关于山东人喝酒的话题里,不乏大家热情的讨论:
@追风少年刘全有:山东人有多能喝?据不完全统计,山东人做手术打麻药都更费药。浙江人静静听了不说话。
@思想聚焦:据说和山东人喝酒,都活不过凉菜,有这么恐怖吗?
@五岳散人:山东人怎么喝白酒?山东人喝酒讲究大器,一瓶白酒正好倒三个高脚杯,一杯正好3两3.是山东人喝酒的起步价。浙江人:大哥失敬失敬
更有甚者,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海斌到山东出差,回沪后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山东归来不喝酒》。开头是这么说的:能活着从山东回来,是一件庆幸的事。(大家随便感受一下南方人民的求生欲)
那么,山东人是真的能喝酒吗?
答案是肯定的!
俗话说:东北虎,西北狼,喝酒喝不过山东小绵羊!
这句话可不是凭空由来。
淘宝吃货大数据说,全国白酒消费城市里top10里一半是山东的,临沂成为全国白酒消费地级市第一名,山东城市淄博、聊城、德州纷纷上榜。
山东人喝酒没内蒙人快,也没东北人猛,凭什么酒量第一?那是因为我们山东人喝酒有一大特色——能磨!一场小酒,能从日上三竿喝到灯火阑珊,能从灯火阑珊再喝到东方既白,白天喝了晚上喝,晚上喝了白天还喝。
除了喝白酒,山东人也爱喝啤酒。来山东,规矩是“白酒一斤半,啤酒随便灌”。据说,青岛的小哥小嫚可都是把啤酒当饮料喝的。你见过拿塑料袋装啤酒的吗?青岛银就这样!
不仅如此,作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山东人不仅能和,而且规矩还多!
山东人上桌第一件事儿先是排座次,什么主宾副宾三宾四宾,什么主陪副陪三陪四陪,必须给安排得明明白白滴。啥?万一让主宾坐到了副宾的位置上怎么办?完了,一个字:这场安排很失败。
众人落座,接下来就开喝,先来一套“三二一”,主陪带三次,三口气喝完,接下来,副陪再带两次,两口气喝完,三陪再带一杯,一口气干了。而通常情况下,这时候觉悟极高的四陪会主动站起来说一句“一条大河波浪宽,端起这杯咱就干,我再带一杯,我干了,大家随意”。
陪酒的喝完之后,接下来就是乱战、互敬,看谁不顺眼……哦不,是想跟谁喝就跟谁喝,不喝怎么办?劝!都说我们山东人劝起酒来有一股艺术的气质和善良的霸气,用俩成语形容下叫有板有眼、循循善诱。
山东人的劝酒浸染着一股艺术的气质与善良的霸气。有板有眼,循循善诱,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余地,恍如软刀子杀人,于温藉融和之间,让人酩酊大醉。而且,其敬酒每一杯都有每一杯的说法,每一种说法都有一套论证,人情世故,天文地理,深文周纳,无所不包,对被敬者构成了强大的论证,让人觉得不满饮此杯,简直枉披人皮矣。
当然,山东人喝酒,内部也分帮划片,比如鲁中、鲁西和胶东,不同地方的山东人,喝酒的规矩套路也不一样:
鲁西喝酒喜欢小杯慢酌、细水长流,别看杯子小,喝着喝着就多了;
鲁中喝酒喜欢上大杯,又快又急;
胶东地区,尤其是青岛,喝酒喜欢“步步升高”,也就是红、啤、白三种酒轮着喝,掺着喝,越喝越带劲,美其名曰“白的喝多了,拿啤的涮涮”“啤的喝多了,拿红的压压”!
大概在好客的山东人眼中,客人没喝多就是没喝好,没喝好就是自己招待不周了。
于是,一个外地人要是上了山东的酒桌,需要考虑的不是喝不喝的问题,而是怎么喝,才让自己优雅地喝趴下。
良心建议:千万别指望“少来点”能拯救你,一旦开始倒酒,就是一条不归路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