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里写道:“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惟苦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惟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
一个人烦恼的时候,才懂得珍惜没烦没恼的福气;一个人心乱的时候,才感悟到心平气和的福气。很多的人,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还常常抱怨生活太苦,人生才窝囊,社会太没有公平正义了。
其实,人生皆苦,心中无事便是福。真正聪明的人,懂得放下、看透、看淡。你用什么态度看世界,世界就会变成什么样子。人生好不好,不过是你一念之间的决定。
1.“心若不动,风又奈何”,所有的岁月静好,不是没有烦恼,而是放下了烦恼。
在偏远的山沟里,有一座小庙,一个老和尚,每天念经打坐,日子过得很逍遥自在。一位年轻人走进寺庙,对老和尚的生活,羡慕不已。年轻人说:“收我为徒,可好?”老和尚说:“如果你可以在寺庙里住上一个月,还有如此打算,再说吧。”
年轻人收拾了几样换洗的衣服,兴冲冲地搬到了寺庙的小屋居住,他暗自发誓,一定要安心住下,让自己也可以脱胎换骨。开始几天,年轻人对寺庙里的东西,都很感兴趣,可以用心去琢磨,还能用笔记下自己的有感有悟。无聊的时候,就看看寺庙外面的风景,听着阵阵松涛,心情很是惬意。
过了一个星期,年轻人觉得很枯燥,还拿出手机,到处找信号。寺庙周围,都没有信号,只有后山顶上,才能打开手机,与外面的世界取得联系。每天都要爬到山顶,才能够用手机打发无聊的时间,年轻人觉得自己来错了地方。他开始想家,想城市的繁华,想去好好吃一顿。
两个星期之后,年轻人向老和尚告辞:“师傅,我要回城了。”老和尚说:“是啊,城里才是你想要的生活;而我的生活,不过是你的梦。”
“树欲静,而风不止”,当你想要安宁的时候,往往是心烦意乱。你为人生所累,被生活所困,但是你还是舍不得人生的繁华。真正有福气的人,不仅仅是过上了安宁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内心有了安宁,即便是身边有风风雨雨,也不会在乎了。
2.“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你现在享的福,就是你曾经吃过的苦,苦难有多少,福报有多深。
过年的时候,我去姑父家拜年。恰好姑父家的儿女、孙子外甥都来了,姑父的父母也在家,四代同堂的幸福,令人羡慕。和姑父喝了几杯小酒,我说:“姑父,你真有福气。”姑父说:“我是一个苦命人,哪有什么福气。”我说:“儿孙满堂,其乐融融,不是福气吗?”姑父说:“这样的福气,是累出来的。”我知道,姑父是话中有话啊。
姑父年轻的时候,在一家小厂打工,没日没夜干活,才能够养活一家人。尤其是儿女上高中、大学的时候,姑父不仅自己打工,还到处借钱。因为家里穷,姑父和妻子常常吵架,心也很累。有亲戚朋友劝姑父:“你就让女儿别读书了,家里负担小了,就轻松了。反正女儿也是嫁人,何必培养得那么优秀。”姑父说:“我苦一阵子,儿女就会幸福一辈子,我为什么要放弃。”
因为姑父坚持送儿女上大学,儿女才更加孝顺。尤其是女儿,隔三差五送东西过来,还回家做饭、搞卫生,真正是“小棉袄”。还有,姑父主动帮助带孙子和外甥,家里吵吵闹闹,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烦恼。
一个人到底过得幸福,还是不幸福,其实相对的。苦难中的人,不是没有幸福,而是把幸福忽视了。比方说,一个乞丐,在别人给他一块钱的时候,也是一种幸福。幸福的人,不是没有痛苦,只是把痛苦的一面看淡了。比方说,一个月薪几万的年轻人,常常加班加点,累到不想说话。
一个人,可以享受多少福气,就要吃多少苦。苦和福,就像天平的两端,是势均力敌的。所以,幸福的人,其实是先苦后甜的人,是扛着苦难前行的,是把痛苦当成人生财富的人。
3.“人心本无染,心静自然清”,忘记了,放下了,福气就多了。
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干干净净的。后来,父母教会了你说话,走路,同伴们教会了你做游戏,老师们给了你知识。走出校门,社会就是人生的大染缸,让你染上了各种各样的颜色。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选择,就会被歪风邪气所累,被生活的烦恼所累。
那些幸福的人,是一直活得干干净净的人,简单就是福气。把过去的“陈谷子、烂芝麻”都丢掉,把一些幸福的事情记在心中;把伤害你的人当成渡你的人,感激他们;把被欺负的事情,当成一种积累经验教训的过程。如此想来,人生就轻松多了。
凡事都有两面,一面是干干净净的,一面是不清不白的,如果你遇到不清不白的事情,那就别当一回事,不要去刨根问底了,都放下好了。
佛说:“苦海无涯,回头是岸。”如果往前走一步,就是悬崖峭壁,那就回头吧,即便有人嘲笑你软弱,但幸福是你自己的,就在自己心中,真的不必在乎别人说什么,也不要在乎别人的眼神。
今天的退让,是为了明天的进步;现在的低头,是为了以后的抬头。放下越多,心灵越干净,人生越轻松,福气就像泉水,涌进了生命里。
作者:布衣粗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