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气定神闲,而小人则总在计较盘算。
很多人以为真正能做大事的人一定是奸邪多虑的,但是事实未必如此,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或许会有未雨绸缪的心思,有正确的谋略,但是,他们绝对不会把心思总是放在计较小利益的层面之上,更不会让自己的心思在一得一失中算计。
与人相处,他们能做到开诚布公,以诚为本,正所谓说做大事者不需要小聪明,而需要大智慧,也正是这样一个道理。
人生的很多特质和行为,并非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能够影响自己心性的。
就好像对于“真诚、善良”这样一些特质而言,真诚真正的作用,并非是让别人感受到益处,而是让自己内心获得一种坦然和心安。
善良也是如此,很多人总计较善良的福报是什么,其实善良最好的福报就是善良本身。
善良并不是给别人带来了多少益处,而是让你的内心有一种心安,有一种不一样的坦诚。
让自己内心拥有美好的特质,对于自己的心性,是一种最好的负责,对于自己的人生也是最高层次的升华。
《菜根谭》之中有一句话,就是评价了真诚这样一个特质。
《菜根谭》说:信人者,人未必尽诚,已则独诚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诈,己则先诈矣。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信任别人的人,别人未必都会以诚相待,但至少表明你自己是诚实的;猜忌别人的人,别人未必对你狡诈虚伪,但至少说明你自己是狡诈的。
人心就是一面镜子,照见的是自己的心性。
很多人对于自身的特性,总喜欢把特性强调于和外界的之间的关系,其实没必要如此,做好你自己就行了。
让自己待人真诚,让你的内心持有一份真诚,感受那一种坦然的力量,这就已经足够了。
在很久以前,郑武公,郑庄公,两个人是周平王手下的卿士,周平王比较喜欢武公,并且非常信任他,想多分一些权力给武公。
这样,郑庄公就有一些怨恨周平王,周平王听说这件事情,就对郑庄公说:“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我从来没有偏袒过郑武公。”
为了证明自己的真诚,周平王还和郑庄公两个人“交换人质”,就是把周平王的儿子放在郑国做人质,把郑庄公的儿子放在周平王那里做人质,两个人以表真诚。
后来周平王驾崩之后,周王室想把权力交给郑武公。四月的时候,郑国的祭足军队抢收了周王氏的麦子,秋季又割走了成周的稻谷,后来周朝和郑国就结下了仇恨。
他们两个用了非常极端方式,来证明自己的真诚,但是两人的关系也最终无法得到缓解。
《左传》之中说: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如果诚意不是发自内心的,即便是交换人质也是没用的。”
而真正的心诚是在于自己的内心,而非在于外界的言行。在道家的思想中,提倡的是由外到内的一个智慧,把外界的诉求以及人生与外界的关系,转入自己的内心。
而我们今天所强调的核心“内心真诚”也是这样一个道理,学着把真诚对于外界的关系,转移到真诚对于自我人生的影响,明白这个道理,才能更好的去理解真诚。
不要总是计较真诚能够带来什么,或者也不要计较真诚能对别人影响了什么,真诚,最好的是自我心性的升华和改变。
正所谓说:山写照,水传神,识吾真面目,方可摆脱得幻乾坤。
山写照,水传神,认知自己的真实面目,才能摆脱虚妄的世界。
对于自己的心情而言,找寻心性最真实的那一面,摆脱那些伪善的面目,还内心一个真诚,你的人生一定会因此生活得更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