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给洗牙辟个谣 洗牙是恢复牙龈健康的第一步

petssky
petssky
petssky
8532
文章
55
评论
2016-11-06
评论
306,976 3346字阅读11分9秒
摘要

洗牙真的那么恐怕吗?洗牙真的有害吗?洗牙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洗牙真的不好,那国外人为什么那么重视?今天,我们避开那些误区和谣言,听一听多年临床牙科专家的说法。

编者按:关于“洗牙”,对它有恐惧感的人颇多,他们认为“洗牙把牙齿洗松啦!”“洗牙好痛!”等等,但是“一时间的感觉”未必是真相,洗牙真的那么恐怕吗?洗牙真的有害吗?洗牙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洗牙真的不好,那国外人为什么那么重视?今天,我们避开那些误区和谣言,听一听多年临床牙科专家的说法。

洗牙,就是清洗牙齿,把牙齿上的各种软的硬的黄的黑的污渍去掉,还牙齿本来面目。牙科行内的黑话叫洁治既是清洁,也是治疗。

美国人民亲切的称之为Prophy。这个词透露出不少信息。应该是源自:prophylactic,意为“预防的”。也就是说是保健,属于强身健体、没病防病。 除了保健的功效,洗牙还是“牙周基础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疗牙龈炎、牙周炎的手段之一,目前人类的医学水平还无法单靠药物来治愈牙周炎,洗牙是恢复牙龈健康的第一步

这得益于美国人民已经拥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和个人健康意识。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定期看牙医,定期洗牙,一般是每半年到一年一次。我在美国出门诊的时候,常规要求询问患者上一次洗牙是什么时候,如果这个时间间隔超过了两年,患者一般都会有点羞赧,或者用很夸张的语气说:“It's really long long ago!”。

国内呢,由于我们正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降血糖还靠喝绿豆汤、刚刚有一部分先富起来的有识之士开始重视口腔的健康、牙医也不够用、科教宣传不足等等诸多不利因素,在门诊经常会碰到中老年患者自豪地说:“大夫,我牙一直很好,从来没疼过,我也从来没去过医院,就这几年开始有点活动了……”

有点扯远了,我想说的其实就是一句话:

牙不是非得不舒服了才需要看。

为什么一定要说这句话,就是因为很多人因为牙齿在没有明显不适的时候被洗了牙,然后出现了一些“问题”。然后就很直觉的认为:我的牙本来没事>>>洗牙后反倒不舒服>>>牙被洗坏了。由此引发了不少联想,“洗牙不好”开始流传,很多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鉴,力阻身边的亲友前去洗牙。这个局面的形成,我们大夫有很大责任。所以今天起我就把一些误会,拿出来说说,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

在开始之前,看两张照片,看看洗牙到底干了些什么?

来给洗牙辟个谣 洗牙是恢复牙龈健康的第一步

图1、洗牙前

来给洗牙辟个谣 洗牙是恢复牙龈健康的第一步

图2、洗牙后

洗牙就是把牙齿上沾染的脏东西去掉,这个脏东西主要指色素和牙石。

好,现在开始聊聊洗牙那些被误会的事儿。

误区一

我每天刷牙!两次!特认真!我就不用洗牙了!

牙石是哪里来的?牙石是唾液中的钙沉积在牙齿上的细菌上形成的。而口腔中的唾液和细菌都是无穷无尽的,即使你每天刷牙,即使你是个牙医,也不能做到把牙齿上的脏东西完全刷掉,总有边边角角刷不到,日积月累就形成了一块块牙石,像牡蛎趴在海边的石头上一样,牙石就黏在了你的牙齿上,然后慢慢长大,可结实了,刷都刷不掉。这时候就要借助牙医的专业工具,来做一次彻底的大扫除。

我每次做完饭,也都收拾一下厨房,但每次我妈来北京都要在厨房里擦擦洗洗一整天。明白了吧?

误区二

洗牙特别疼!酸疼酸疼的!忍受不了!

还是先说点题外话,我在美国给人看牙的时候,有一个方面开始时有点不太适应:美国人很“娇气”,看牙时基本不管干啥都要求打麻药。他们一点也不排斥打麻药,他们对看牙时可能的各种疼痛特别恐惧,一定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治疗,即使在我看来这个操作所引起的疼痛仅是微乎其微的。

但美国人从来没有要求在洗牙时打麻药!

我想这就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洗牙并不是那么可怕。起码来说,如果你“习惯”了洗牙以后,洗牙并没有那么可怕。

我想澄清一点,其实这一条算不上是严格的辟谣,因为洗牙确实不好受。这是由洗牙目的和方法造成的。上文说过,洗牙是要去除牙齿上的脏东西,主要是牙石。如下图:

来给洗牙辟个谣 洗牙是恢复牙龈健康的第一步

而牙石最易生长的地方就是那些不易清洁的位置,如左图所示的牙齿和牙龈的交界处。而这个交界处还是牙齿本身洁白坚硬的牙釉质和稚嫩敏感的牙根。如下图红圈处所示。即使是没有牙周病的情况下,用金属器械触碰这个位置,也会引起一定的不适。但这种不适,还是应该可以忍受的。希望大家能鼓起勇气。

来给洗牙辟个谣 洗牙是恢复牙龈健康的第一步

误区三

洗完牙以后牙齿特别敏感!怕凉怕热!

洗过牙之后,很多人都反映牙齿变得比原来敏感了。这类同志一般都是已经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炎了,类似下图。

来给洗牙辟个谣 洗牙是恢复牙龈健康的第一步

此图左侧是正常的牙周情况,牙龈把脆弱的牙根保护的很好,隔离了外界的各种冷热刺激;右侧是牙周炎的情况,由于牙石的长期压迫和牙龈的炎症,牙龈选择了“敌进我退”的战术,开始萎缩。按说牙龈一旦萎缩,牙根就应该暴露出来了,但这个过程是缓慢进行的,“我退敌进”,牙龈萎缩的同时,牙根又被牙石覆盖了。

牙石虽然脏,虽然有害,但它毕竟是为牙根隔绝了外界的刺激。所以,当牙石已经默默的生长了五年、十年以后,一旦牙石被突然洗掉,牙龈又已经萎缩了,脆弱的牙根再次直接暴露在口腔里,再次直接品尝到麻辣火锅、哈根达斯、冰镇可乐……牙齿就幸福地崩溃了,尖锐短暂的剧烈疼痛就开始了。

所以洗牙仅是牙齿敏感的诱因,真正的根源还是牙周病

而如果因为害怕敏感而不敢、不愿洗牙,那么将会导致牙周病越演越烈,最终牙齿松动脱落。

因为牙齿敏感是有办法控制的!

刚才说了,牙根的暴露是牙齿敏感的根源,而很多老年人牙龈萎缩很严重,牙根都露在外边,也不敏感。这是为什么?因为牙根适应了。

来给洗牙辟个谣 洗牙是恢复牙龈健康的第一步

如上图所示,新鲜暴露的牙根如左侧,有很多通道将外界的刺激传入牙神经;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通道就会被封闭,如图中右侧所示。这时你就不怕凉了。

现在有很多抗敏牙膏能大大加速这一过程,让你迅速摆脱牙齿敏感。比如:舒适达系列牙膏、高露洁专效抗敏系列、佳洁士全优七效等等。都有很多人研究过了,都有效果。

所以给妹子/老公约一个牙医洗牙还不够,要提前把抗敏牙膏也预备好才算合格!

误区四

“洗牙把牙都洗松了!越洗越松!”

“洗牙把牙缝都洗大了!越洗越大!”

这两条算的上是关于洗牙流传最广、危害最大的传说了。特别是这两条往往出自我们的长辈之口,让人不好反驳。

其实仔细读过前面几条解释的朋友稍微想一下应该就能明白是什么怎么回事。

来给洗牙辟个谣 洗牙是恢复牙龈健康的第一步

真相就是:

洗牙洗晚了。

先来说说松动的问题。

树有根,牙也有根;树长在泥土里,牙长在骨头里。

洪水过后,树为什么歪了?

来给洗牙辟个谣 洗牙是恢复牙龈健康的第一步

因为树周围的土被水冲走了。

同样,三年五载甚至十年八年的牙周炎过后,牙根周围的骨头也都没有了。

来给洗牙辟个谣 洗牙是恢复牙龈健康的第一步

如上图第四幅,牙根周围的骨头在长期的牙石压迫和牙龈炎症作用下,萎缩了,只剩下一半左右了。根据杠杆原理,牙齿在受同样外力的情况下就会比之前容易松动了。

这时有人会说了:“按你这么说,我这骨头萎缩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为什么之前没事,你一洗完牙就松了?!”

Good question!!

但就像之前讲到牙齿敏感时提到的,牙石有的时候也能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为了不影响大家的心情,我就放一张示意图,其实实物图更震撼。

来给洗牙辟个谣 洗牙是恢复牙龈健康的第一步

厚厚长长的牙石,排成线连成行,在牙齿周围构建了“铜墙铁壁”,就像水泥一样,将一颗颗已经松动的牙齿绑成了一个整体。一个篱笆三个桩,捆在一起以后,牙齿的松动就被掩盖了。另外牙石最爱长在牙齿和牙齿之间,两颗牙之间塞满了牙石,也想楔子一样把牙齿紧紧的挤在了一起。

所以大量牙石存在的时候,牙齿不松都是假象。

而我们为了终止牙周炎的进展,让牙齿不再继续松动下去,必须要把牙石去掉,牙石去掉后短期内松动会加剧,但随着治疗的进展、炎症的消除,牙齿周围的根基重新坚固,这种松动是会改善的。

即使真的由于骨头缺损太多,牙齿的松动得不到缓解,我们可以用一些其他的材料来替代牙石的“加固”作用,这个以后有空再说。

松动的问题解释完以后,有缝的问题是不是就不攻自破了?就是原来牙缝已经形成了,只不过牙石占据着,所以不觉得,一旦牙石去掉了,就开始觉得嘴里四处漏风了。

我再补充两句,除了牙石的充填,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牙龈的肿胀。牙龈在萎缩之前,还是曾经很努力的对抗过周围脏东西的,牙龈对抗感染的方式就是调集大量的血液和免疫细胞来到这个局部参加战斗,而这一过程就会造成牙龈的红肿,使得牙龈能够充满牙齿之间的缝隙。一旦通过洗牙去除了那些牙石,牙龈开始恢复健康状态,那么相较于之前肿胀的状态,牙龈也是“缩水”了一点,会让一些同志觉得牙齿之间有缝了。其实使用牙线之后有这种感觉也是这个原因,就是牙龈恢复健康了。

来给洗牙辟个谣 洗牙是恢复牙龈健康的第一步

说了这么多,大家想必已经了解定时洗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但也不要忘记每天早晚认真刷牙哦!

weinxin
欢迎关注
喜欢本网站,就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有惊喜哦~
petssky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6-11-0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petssky.com/essay-25464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