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将军说过:“永远不要忽视小人物的作用,有时候历史就是由一些不知名的小人物改变的。”对于小人物同样要去认真对待,要知道,很多大人物都曾经历过“小人物”的阶段。能够慧眼识珠,能够在那些极具潜力的小人物身上下赌注的人,才能掌控未来。咱们来看看曹操是怎样做的:
【枭雄做事之道】
曹操在用人时,还有一条不是标准的标准,那就是对人才不看出身、地位、专业技能、品质,只要有才,有“治国用兵之术”,“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皆可用之。意思是只要有才能,哪怕是市井小人、鸡鸣狗盗之徒也可以重用。所以曹操帐下,有出身高贵的,也不乏地位低贱的。
据史书记载,曹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是以创造大业,文武并施”。(小编加:该句引自《魏书》,意思是说善于识别观察人才,才难以被假像所迷惑,在战场上提拔于禁、乐进;在逃犯中选中张辽、徐晃,都辅佐太祖立下了功劳,被列为名将;其它从身份低微的人中提拔出来当上牧守的,更是不可计数。因此创建大业,文武并用。 旨在说明重视人才、全面地看待人才、以宽阔的胸怀对待人才、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这就是曹操的人才观。)
由此可以看出,在曹操最负盛名的五个将军中,于禁、乐进是选拔于“行阵之间”(行阵,是指军队行列的意思),张辽、徐晃则取于“亡虏之内”(亡虏,即逃亡的罪人),而“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意思是,其余出身低微而被拜为郡守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跟曹操学做事】
市井小人有时本事并不小,而且其中往往藏有大才,只有独具慧眼的人,才能将他们挖掘出来为我所用。在对市井小人的使用上,和曹操一样独具心得的要数汉高祖刘邦了。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上(刘邦)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韩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如何?”信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不容否认,刘邦在用人方面确实有他独到的地方。的确,在谋略方面,他比不上张良、陈平;在统兵打仗方面,他比不上韩信、彭越;在治理国家上,他也不及萧何。然而,刘邦却能够“将将”,当然这只是刘邦“驭人术”的一个表现。
而在另一个方面,刘邦对市井小人的重用上,与曹操可以说有得一比。因为在刘邦的队伍里面什么样的市井小人都有,其中陈平是游士,樊哙是屠夫,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原来不过是项羽的一个执戟郎,还曾受过胯下之辱,以世人来看是很丢面子,很没出息的。然而,这些在寻常人眼中毫不起眼的底层人士,却在刘邦手里发挥出了无与伦比的力量。
《战国策》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中山国君宴请都城里的军士,有个大夫司马子期在座,但是他却未分得羊羹。于是,感到被怠慢的司马子期一怒之下跑到楚国,劝说楚王攻打中山国。在楚军的威逼下,中山君被迫逃走,他发现,在逃亡时只有两个人在寸步不离地保护着他。
中山君不解,便问道:“别人都跑了,你们为何不逃跑呢?”
其中一人回答说:“我们是兄弟,当初我们的父亲快要饿死之际,是你拿食物救活了他。我父亲临终时嘱咐我们:‘中山君如果有难,你们一定要尽死力报效他。’所以我们决心以死来保护你。”
中山君听后,仰天而叹:“给予,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正当别人困难时;怨恨,不在于深浅,而在于恰恰损害了别人的心。我因为一杯羊羹而逃亡国外,也因一碗饭而得到两个愿意为自己效力的勇士。”
所以说,小人物并不小,有时候他们能发挥出比大人物还要重要的作用。而且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小人物”不会甘于永远充当“小角色”,或许有一天也会变成“厉害的大人物”。不忽略小人物,这是恰当用人的一个重要表现。
在现实社会中,“重视大人物,轻视小人物”几乎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潜规则。事实上,小人物并不“小”,他们很可能只是暂时没有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一旦被放在了适当的位置上,遇到了合适的机缘,他们同样能够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也不再只是个小人物。
在谍战剧《密战》中,境外的间谍组织不仅善于对核心重点人物进行渗透,而且也非常重视对小人物的突破与利用。例如,在试图窃取我国机密的“星讯六号”卫星数据行动中,他们先后通过各种或明或暗或威逼或利诱的手段,争取收买了卫星研究院招待所的服务员、卫星总装厂仓库管理员、保安队长,甚至是航天系统内部印刷厂的普通员工。这些人和那些亲自从事卫星研发工作的工程师、科学家相比,显然只是微不足道的外围小人物。但正是这些“小人物”,却在一些特殊环节、关键方面上帮了间谍组织的大忙。而且,若不是为了照顾广大电视观众的感情,以及为了迎合一些惯用的剧情套路,若是在真实生活中,那么,最终间谍组织的阴谋很可能就会在那些小人物的帮助下得逞。
事实正是如此,小人物只是被放错了位置,而且谁也难保他们今后会不会成为大人物。那些精于人脉之道的人深谙此理,非常善于处理和小人物的关系。更何况,有时候对小人物的判断,很可能只是一种人为的偏见与误解,他们并不一定就是小人物。
一个雨天的下午,一位老妇人走进费城一家百货公司。大多数服务员都没有在意这位平凡的老妇人,因为她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有钱人,只有一位年轻的服务员很热情地上前询问,以便为她做点什么。当老妇人回答说只是进来避避雨时,那位服务员并没有表现出失望,而是为她搬来了椅子,让她坐下休息。雨停后,老妇人向服务员道谢,并要了一张名片。
没想到,几个月后,那位年轻的服务员收到一封信,信中要求他以合伙人的身份前往苏格兰签署装潢一整座城堡的合同。这封信正是当初那位老妇人写的,而她的真实身份是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母亲。那位服务员由此拿到了上千万美元的订单,并一举成为百万富翁和装潢业内的名流。
被其他人当成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却成了年轻服务员的贵人。对此,那些错过机会的服务员也没必要羡慕别人,悔恨不已。这一切都是命运,谁让你目不识丁,没有“慧眼识珠”的本领呢。话说回来,年轻服务员的所作所为也并不是建立在对顾客身份判断基础之上的,他不会像某些势利之徒那样,只对看起来像是“有钱人”的顾客热情,而轻视那些所谓的小人物。“一视同仁”是他具备的一种内在的优秀品质,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被机会青睐。
“吞舟之鱼,不游细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道理,在与人交往中,既不要放过每一个大人物,但也同样不要轻视、忽略每一个小人物。这样,才能将所有的潜在人才、人脉一网打尽。
【做事金言】
俗话说:“永远不要忽视小人物,小人物也能坏掉大事情。”所以,对于小人物即使不能够拿来为我所用,也不要轻易去得罪他们,说不定哪一天,你心目中的“小人物”会在某个关键时刻成为影响你的前程和命运的“大人物”。
摘自掌阅书城《向孔子学做人 跟曹操学做事》陈墨 著 (学做人是一辈子的修行,学做事是通往成功的阶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