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内外不重要,实力高低才重要。即便我们和大神处于同一个具备某种特质的圈子——IT圈,娱乐圈,投资圈,学术圈等等——经常一起开会,出席活动,我们还是没有机会跟他们形成真正的友谊,建立稳定的联系,遑论“人脉资源”。原因就是大神只看得到同一高度的大神,我们还处于大神的俯瞰视线之外。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学生,上午围观了冯小刚新片发布会现场,下午旁听了马斯金的制度经济学,晚上买票参加了李泽楷的慈善晚宴,又能怎么样呢?即便是你四处发朋友圈,水微博向着世界描述你和冯小刚、马斯金、李泽楷等等多么多么熟悉,但又有什么意义呢?你向冯小刚要签名保安依旧会拦住你,马斯金也不会给你写推荐信,李泽楷也不会跟你合伙做生意。
绝大多数时候,现在的我们都还没有机会用共同特质向牛人抛出友谊的橄榄枝。就算是我们在腾讯工作天天见到马化腾,马化腾跟我们见面聊的都不如八竿子打不着的大卫贝克汉姆多;哪怕韩寒的每个微博我都留言点赞,韩寒想找人吐槽一下媒体二缺也不会想到我的。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盲目的“拓展人脉”、游走在各种“社交场合”、加入各种“微信群聊”的意义真心不大,其效果远远没有集中精力让自己成长起来更有效。比起四处给牛人跪舔、处心积虑经营一些吹弹可破甚至虚无缥缈的“人脉”,倒不如自己成为牛人中的一份子或者起码与牛人所处的水平更接近来得更实惠。
之前看到一个节目,是马云对话周星驰。一个是喜剧之王,一个是电商大鳄,照样谈笑风生。两个如此看似无关的人聚到一起聊得来不是因为他们交情多少年或者共同语言有多少,而是因为他们都是站在各自领域顶峰的男人。天下高手想聚在华山之巅一起指点江山,吃吃喝喝,打打闹闹的前提是你能够在兵器谱上有一号。想参加武林大会,你想喝侠客岛的那碗“腊八粥”,你就得先混个掌门当当。
那么友谊是不是一定要以实力为基础?不一定,毕竟友谊是由不同的原因成就的。各方面差距大的友谊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密集的存在着。但是,以“经营人脉资源”为目标的功利性社交,一定是以实力为基础的。你想跟大家称为相互照应的“一家人”,那得先走进“一个门”,前提是咱得有能力跨过“门槛”。
那么是不是只有通过“走向更强”才能赢得友谊和维系友谊?也不一定。毕竟友谊这种美好情感的产生和维系方法多多。但是很确定的是,没有比“走向更强”能够更有效地维系功利性的“人脉”了。想跟百万富翁维系“人脉”的最好办法就是和他们一起成为亿万富翁。
人脉的杠杆能力
是不是所有有目的性的“人脉”和都不能成为真正的友谊的关系呢?插一嘴,也不一定。在没有感情基础的情况下,以利益为基础的社交必然是以利益持有者之间的议价能力为基础的。你什么价位,你就什么找什么价位。至于是否有人具备“杠杆能力”,凤毛麟角。如果日后随着接触增多,共鸣增加,升华为无关功利的生死之交也说不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