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呀天堂,下呀有苏杭
城里有园林,城外有水乡
春季里杏花开,雨中采茶忙
夏日里荷花塘,琵琶丁冬响
秋天里桂花香,庭院书声朗
冬季里腊梅放,太湖连长江
古韵今风,天下美名扬
——《苏州好风光》
01
摄影师@伍敏君
秋天,一定要来苏州,看看她最真实的样子。
春有百花争艳,夏有绿荫成蔽,冬有皑雪倾盖。
只有秋天,苏州才露出她那抹纯粹的婉约。
天平山的枫叶染红了半边天;
定慧寺的银杏铺成了灿黄绒毯;
园林的某个角落,飘飞的落叶舞出了那句“庭院深深深几许”。
被称为人间天堂的苏州,在这一刻,沾上了凡尘的烟火气。
带着江南那抹水烟袅袅的深情,一秒穿越回了“姑苏”。
到苏州,目光所及之处,皆是诗意。
02
摄影师@维生素
苏州的故事,可以讲上千年。
她是白居易口中的“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是唐寅口中的“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摄影师@伍敏君
她是张继口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也是范成大口中的“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摄影师@维生素
到苏州,可以看的风景太多了。
【姑苏】
“烟笼寒水月笼沙”,古时称苏州为姑苏,一座似漂浮在水烟中的桃源小城。
人们在这里发现了江南的美,也找到了“诗情画意”的注解。
观前街、寒山寺、虎丘、穹窿山、留园、太湖、澄湖、石湖、金鸡湖……
如今的苏州城内,保留着大小河流2万余条,湖泊荡漾300余个。
纵横交错的水流,交织成了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
凝视着亭亭楼台,听着潺潺流水,终于明白令古人魂牵梦萦的姑苏,是怎样一种韵味。
摄影师@李嘉菲兰
秋天来苏州,定不能错过山塘街。
微凉的风裹挟着秋意正浓的慵懒,吹散在山塘街的各个角落。
微泛涟漪的河水倒映着青砖黛瓦,伴着阵阵飘来的山塘糕香气,秋天的滋味,想必不过如此罢。
山塘街的秋日是烟火满人间,虎丘的秋天则是揉在风韵里的柔情。
只要去过虎丘,就一定会爱上。
传说虎丘是苏东坡眼中的珍宝,古老的佛塔下是小桥流水人家,鹅黄的院墙旁是金黄的银杏树,层次分明,灿若晚霞。
【园林与寺庙】
叶圣陶先生曾执笔写过苏州的园林,重峦叠嶂、盘曲嶙峋。
苏州园林的美,藏着一种与城市贴合的气韵。
砖瓦堆砌的院墙,圈出了一方山水自得的清雅。
若想读懂的苏州的美,得先读懂园林的奥秘。
摄影师@维生素
水陆格局,建筑风貌,苏州对建筑的追求,一如古人对这座城市的追求。
古遗迹“修旧如旧”,新建筑“新旧相融”。
2006年,建筑大师贝聿铭为苏州设计了苏州博物馆新馆。
10750平方米的土地,是苏州新旧血液的交融之处,亦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摄影师@维生素
如果说园林是苏州的气韵,那么寺庙便是这里的精神。
位于城北的报恩寺塔,九级楼阁层层堆叠,与坐落在城南的瑞光寺塔一南一北交相呼应。
城东的罗汉院双塔,与前两者比起来,玲珑许多。
苏州的大小寺庙,不胜枚举,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虎丘山的云岩寺塔。
云岩寺始建于五代时期,尽管自明朝起,塔身便开始产生倾斜,但历尽千年沧桑,仍巍然屹立,与山上苍翠的林木一起,伫立在古城边缘。
穿过层叠的时间之河,苏州将各种建筑之美呈现在世人面前。
砖石堆砌,香火不息。
是时间赋予了这片土地,更多诱人的神秘。
摄影师@秋罗
【锦瑟华年】
历史之外,如今的苏州风华正好。
弄堂街巷里,是恬淡的人家生活。
炊烟不再,剩吴侬软语依然绕在耳边。
信步走至平江路,听上一支昆曲,在半梦半醒间神游古今,快活似仙。
摄影师@陶老师
抬眼之外,高楼林立的新城区,传承了苏州数千年的使命,成为了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引擎。
苏州常年与一众声名显赫的城市比肩而立,虽历尽2500余年风雨起落,却更加焕发生机。
摄影师@维生素
03
民以食为天,苏州也是如此。
世人都说苏州人喜甜,却不知他们早已把酸甜苦辣,平衡在了味蕾的顶端。
生煎、馄饨、大闸蟹、浇头面、碧螺虾仁、桂花蜜藕、酒酿圆子、各色糕团……
到了苏州,不吃生煎和面,定是不行的。
生煎皮薄馅足,一口咬下去,汤汁在嘴里爆开,鲜美之余更多了一重甘甜。
图源:@诶呀呀给我牛逼坏
说起吃面,苏州人的浇头可不是一般的多。
“重青、宽汤、硬面”,硬是把一碗面的“花头精”吃出了米其林般的仪式感。
枫镇大肉面、两面黄、三虾面、秃黄油面……苏州凭借518种浇头,成功认证“世界上浇头品种最多的原汤面”。
图源:@顾噜噜
光是各类面条,包你吃上一月不重复。
秋天来苏州,错过大闸蟹可是头等憾事。
爱吃这一口的人知道,阳澄湖的大闸蟹是上苍赐予舌尖最鲜美的恩惠。
金秋十月,公蟹膏浓,母蟹黄肥,尝上一口,不禁叹出那句:不辞长作“苏州”人。
苏州的美食随了这座城市的性子,浓浅正好,唇齿难忘。
烟雨江南,寸土成画。
转眼回望苏州,她轻轻地踱过游客的心尖,成了永生难忘的眷恋。
江河奔腾,山峦静候,任时代更迭,岁月从不败苏州。
秋天,一定要来次苏州,看人间万象,江南独好。
摄影师@李嘉菲兰
图片来源丨星球研究所、另一半星球、图虫等网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