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自己作为玩家的感受,布兰登和马克想要一款能实时更新的网游,而不是一张光盘。当时软件行业兴起了一种将软件视为服务的新商业理念,用户可先免费体验各类软件产品,期间开发商会根据用户需求对产品进行实时更新,布兰登和马克觉得这种理念也许在游戏行业同样适用,即把游戏当做一种实时服务,不断更新,而不是60美元的一锤子买卖。
经过9个月利用下班后时间设计游戏模型,2006年,布兰登和马克创立了拳头游戏,共同担任公司CEO。他们的第一款游戏《英雄联盟》属于MOBA类游戏,即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游戏中,两个队伍的10名玩家先选择自己喜欢的英雄,哪队先攻克对方的基地就算胜利。每个英雄都有相应的故事介绍,英雄的数量和技能会不断更新,目前已由最初的40位增至130多位。游戏的大背景也会随着玩家的体验分为峡谷、丛林、深渊等不同类型。
这款游戏完全免费,玩家不能花钱为英雄购买额外的能力,但游戏会出售一些不影响公平性的小玩意如皮肤,一般价格都在10美元以下。玩家也可以一直玩《英雄联盟》而不花一分钱。
拳头游戏总部为员工特设的游戏室
《英雄联盟》的目标用户本是一小批“会在一款游戏上花上千小时的”核心玩家,因此游戏在设置上也有一定门槛。想在这个世界里赢,玩家需要熟悉所有英雄的技能,即使在新手培训中,玩家都会被大量的游戏解说和随时出现的敌人搞得晕头转向。很可能在阅读游戏介绍时就因反应过慢被对手攻击。拳头游戏2014年接受美媒采访时称,当时《英雄联盟》的玩家年龄普遍在15到25岁之间,这个阶段的玩家眼手协调能力强,超过25岁的职业选手难以在顶尖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这有点讽刺,《英雄联盟》并不是最容易上手的游戏,我们对核心玩家的关注比任何群体都多,而不是做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游戏,但却有那么多的人玩着玩着就上瘾。和朋友一起跟着游戏喊叫,挥拳踢腿。”在布兰登看来,玩家们自己才是这款游戏爆发式成长的发动机,实际上,布兰登曾表示,一开始团队对游戏同时在线人数的期待值仅为两万。
和低估用户量一样,马克最初也以为打造《英雄联盟》可能只要300万美元,最终却花了它的六倍。
眼看者游戏日渐成形,布兰登和马克却压力山大。时运不佳,从2007年8月开始,金融危机从华尔街向全球蔓延,这个时候想说服投资人掏钱太难了。在一次次尝试中,2008年1月,布兰登在一次聚会上将《英雄联盟》介绍给一位叫大卫·沃勒斯坦(David Wallerstein)的生意人,希望对方有机会可以看一下。大卫正是腾讯公司的首席探索官。
2007年,腾讯游戏凭借《穿越火线》、QQ炫舞和飞车等游戏壮大,但也遇到了发展瓶颈。
“我们发现当时中国网游市场有大量韩国游戏和国产游戏,长得都差不多。中国市场不应该只是基于这些偏角色扮演类的游戏,我们也希望尝试一些新领域。”腾讯游戏英雄联盟总负责人黄凌冬告诉本刊。
当时DotA在国内盛行,腾讯游戏也在全球搜索类似的电竞类网游。其实此前腾讯内部曾有个研发团队要做此类产品,但由于种种原因团队解散。因此,当大卫知道英雄联盟时,便马上通知现任腾讯公司副总裁、当时负责代理工作的陈宇去洛杉矶看看。接到消息的第二天,陈宇就和一位同事直飞洛杉矶。
在急需新游戏的阶段,陈宇宁可飞过去看一下,也不愿错过任何机会。一开始,他并没觉得这次见面有多重要,本打算还要去其他地方转转,顺便去看下这个产品。但没想到原计划一个多小时的见面,却从上午10点持续到晚上10点。
现在的拳头公司总部外景
拳头的第一个办公室是位于西洛杉矶的一间机械工程实验室。那是一间五六十平方米的房间,没有会议室,里面只有十几台电脑,和一张类似行军床的小床垫。这是陈宇第一次在美国的办公地点看到床,很诧异。印象中,美国不像中国或日本、韩国那样有加班传统,他当即觉得这个团队很勤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