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免疫缺陷病毒能引起患猫长期感染,并最终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缺陷及其他相关临床症状。
病因
所有猫对免疫缺陷病毒都具有易感性,传播途径主要为密切接触(最常见为咬伤),或经由胎盘由母猫传给后代。猫免疫缺陷病毒也可以通过输血、接触被患猫血液或分泌物污染的设备等传播,其病毒存在于机体大部分体液中。
猫免疫缺陷病毒在外界环境中不易生存,易受干燥、阳光、消毒液或清洁液等影响。其在多猫共用的食物、水碗及猫砂中可存活足够长的时间并传染给其他猫只。
临床症状
感染免疫缺陷病毒的患猫临床症状表现比较多样,通常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精神沉郁等,也可能由于临床症状并不明显而被忽略。感染FIV的猫也可能持续几个月到几年都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感染末期的患猫可能表现严重的免疫缺陷,导致继发感染或者表现其他严重的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也可表现为间歇性发热、口炎(齿龈炎和胃炎),或神经学症状如共济失调、意识改变、癫痫等,眼部感染(葡萄膜炎)和肿瘤等也可能发生。当患猫被确诊为FIV时,很难判断其临床症状是由FIV疾病本身引起或者是由其他疾病引起。
诊断试验
感染FIV的猫可能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却具有传染性,通常建议对如下猫只定期进行FIV筛查,如:新进猫只,与患猫有共同生活史,经常跑到室外玩耍,以及患病时。一般建议在注射FIV疫苗之前进行测试。
可针对临床症状做常规实验室检查和X光片检查等,并根据病变器官所在的系统做进一步的检查。任何病例若出现免疫系统异常则必须排查猫免疫缺陷病毒及猫白血病病毒。
大部分宠物诊所都能够完成对FIV的诊断,FIV早期诊断可能无需实验室内进行。如需确认FIV得阳性检测结果时,可能需要在不同的时间进行多次不同检查。
治疗
FIV目前无药物治疗并且不可治愈,可尝试使用抗病毒药物及增强免疫的药物。健康带毒猫无需做相应治疗,表现相关临床症状FIV阳性患猫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和营养支持方法进行治疗。
治疗后
确诊FIV感染的猫需养在室内,并与未感染猫进行隔离。因为病毒可以通过胎盘感染未出生的胎儿,故被感染猫不能用作繁育。美国猫科协会建议感染FIV的患猫定期(一年至少两次)去兽医诊所做完整的健康体检,及相应化验如血细胞计数、生化分析和尿检等(一年至少一次)。
给FIV感染猫注射猫免疫缺陷疫苗没有多大意义,若动物健康状况良好可以完成常规疫苗的注射(如猫三联和狂犬)。由于目前的疫苗不能提供100%的保护力,故不推荐给所有猫常规注射猫免疫缺陷病毒疫苗。
预后
FIV感染猫可能几年都无任何临床症状,感染后期,可能出现免疫抑制或者继发其他感染,导致预后谨慎或预后不良。若仅是FIV测试为阳性,一般不推荐安乐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