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尼西亚的丛林里,一群蚂蚁排成三层队形齐心协力地搬运合欢树的果实。
这一妙趣横生的画面被摄影师用微距摄影镜头捕捉了下来。照片上,一队蚂蚁爬上了合欢树细细的树干,并咬下了树枝上的果实。它们小小的身躯却力量十足,搬起比自己大得多的果实毫不含糊。
为了将果实搬运回蚁窝,蚂蚁们排成三层结构从细细的树枝上悬挂下来,队形之精巧令人惊叹。
而当一只巨大的白色蜘蛛出现在它们面前,团结的蚂蚁们迅速聚集起来,对抗敌人。
这一微小到无法用肉眼看见的场景被摄影师Eko Adiyanto用微距镜头贴近拍摄,才得以记录下来。
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数量最多的昆虫种类。
如果你称一下蚂蚁的体重和它所搬运物体的重量,你就会感到十分惊讶!它所举起的重量,竟超过它的体重差不多有100倍。
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举起超过他本身体重3倍的重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蚂蚁的力气比人的力气大得多了。
地球上有一种蚂蚁-阿兹特克蚁,它与一种蚁栖树是天然的共生物种,蚁栖树树干有含糖的分泌物,阿兹特克蚁以这种分泌物为食物。
于是,双方产生共生关系。蚁栖树为阿兹特克蚁提供食物,阿兹特克蚁为蚁栖树巡逻,保护其不受其他植物的侵犯。
图为它在勇敢地抵抗外来侵略者,保卫自己所居住的大树。他们同仇敌忾,包围在敌人周围。
在巴拿马一个小岛上,一群长角立毛蚁正在尽情地吸食树叶上的蜜浆。
许多植物都会用蜜浆来吸引蚂蚁,而蚂蚁又会反过来帮助它们除去害虫。
澳大利亚南部,一只学名为“Podomyrma ant”的“打手树蚁”正对一只毛毛虫虎视眈眈。
这些毛毛虫的神秘物质吸引了蚂蚁的兴趣,同时蚂蚁也会为它们提供保护。
在北美沙漠中,墨西哥蜜蚁必须要学会利用自己的身体作为食物储存器。它们体内充满了大量的流体储备食物。
需要时,可以通过反刍重新获取体内的营养。还有一种墨西哥蜜蚁专门以吮吸甜柞树等的树汁为生。除满足每日正常生活需要之外,精明的蜜蚁把多余的甜汁酿制成蜜,小心翼翼地贮存在“活蜜桶”里。
这些“活蜜桶”是一些享有特殊待遇的蚂蚁,除贮蜜之外,它们不再参与其他任何劳动。待到蚁群断粮季节,“活蜜桶”便“开仓放粮”,接济同胞。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科学家安娜-多恩豪斯用模型飞机漆把切胸蚁属的一种(Temnothorax rugatulus)涂成了五颜六色。
通过这种颜色组合,安娜可以跟踪研究蚂蚁在巢穴中的个体行为。“蚂蚁王国”存在着一个奥秘,那就是它们之间拥有非常高效的通信手段,并以此自由地传递信息。
在蚂蚁的头上长有两根“天线”,每根“天线”由11个触节组成,可以同时发出11种不同波长的信号,蚂蚁们靠“天线”相互摩擦,可以在数秒钟之内交换信息。
相临蚁巢的两只黑色收获蚁正在进行礼节性的战斗。它们仅仅是在展示武力和宣布领土,但并不会真正伤害对方。
蚂蚁体型虽小但而非常精悍,完美的生理机制使得它们能经受住种种考验。
为了能在变换不断的环境中出发并回到蚁巢,沙漠箭蚁懂得利用太阳发出的偏振光回巢。
某些物种会根据每个个体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进行分工,这在切叶蚁群体中尤为明显,它们的等级和工种分得非常详细。
切叶蚁对温度的反应非常敏感,多半在炎热天气活动。它们喜欢香甜的食品,如蛋糕、蜂蜜、麦芽糖、红塘、鸡蛋、水果核、肉皮、死昆虫等。
它们能辨别道路,行动极为匆忙,如果个别工蚁死亡,尸体会被运回蚁穴。
但它们不耐饥饿,在没有食物和水的情况下,经过4昼夜就会有一半死亡。
印度跳蚁(Harpegnathos saltator)是最早拥有基因序列的蚁种之一。印度跳蚁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昆虫,彼此通过身体发出的信息素来进行交流沟通。
当蚂蚁找到食物时,会在食物上撒布信息素,别的蚂蚁就会本能地把有信息素的东西拖回洞里去。当蚂蚁死掉后,它身上的信息素依然存在,当有别的蚂蚁路过时,会被信息素吸引,但是死蚂蚁不会像活的蚂蚁那样跟对方交流信息(互相触碰触角),于是它带有信息素的尸体就会被同伴当成食物搬运回去。
通常情况下,那样的尸体不会被当成食物吃掉,因为除了信息素以外,每一窝的蚂蚁都有自己特定的识别气味,有相同气味的东西不会受到攻击,这就是同窝的蚂蚁可以很好协作的基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