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近日风光上头条的华为不同,联想因巨亏陷入尴尬。联想、华为两个同为优秀的中国企业,同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代表,却在发展上走出了不同的路径,并发生了业绩、实力的惊天大逆转,引发深思。2009年,联想巨额亏损时,柳传志重新出山。这一次,放弃高额奖金的杨元庆能力挽狂澜吗?
联想近日发布了2015年财报,公司遭遇巨额亏损。净亏损额为1.28亿美金(折合人民币8.4亿),而去年同期为盈利8.29亿!而全年营收增长停滞,减少了3%。在华为等国内科技企业高歌猛进的时候,老牌联想逆风下行,已经陷入泥潭。
“打工皇帝”杨元庆:奖金我不要了
2015年7月,《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数据显示,杨元庆的年薪高达1.18亿元,蝉联排名中国上市公司ceo第一,而这也是杨元庆连续三年成为排行榜首。但是高薪不意味着好的回报,而联想落到如此田地,自然和几次失败的收购不无关系。
面对如此差的财报,打工皇帝表示,其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基本工资,二是奖金,还有是长期激励。”杨元庆说,其中的长期激励一部分是限制性股票,一部分是期权。“明年我将不再拿限制性股票了,因为这相当于现金。我会只拿期权,因为只有股价上去了期权才有价值。”“跟员工一样,因为业绩不太理想,所以高管的奖金进行了下调,去年的奖金我就不拿了”。
如果高管真的都不拿工资了,或许联想可以扭亏为盈。
联想之殇:股价大挫六成
据国际数据公司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联想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正式跌出全球前五。在过去12个月里,联想股价更是跌余60个百分点,成了恒生指数上表现最差的公司。联想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上月,至少有3名分析人士降低了对联想股票的评级。“你几乎找不到任何亮点,”来自信安环球投资(Principal Global Investors)的Alan Wang曾持有联想的股票。“智能手机市场曾是我们对联想的最后一点希望,但它失败了。”
2014年10月,联想以28亿美元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公司。按照联想CEO杨元庆的说法,联想希望借此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消解疲软的PC市场行情。杨元庆承诺,联想将在18个月内实现手机业务的盈利,并让联想成为世界第三的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供应商。然而就在收购当年的第四季度,联想在智能手机市场中的份额从6.5%跌落至3.3%。
事实上,收购摩托罗拉和IBM也让联想债台高筑。据彭博社报道,联想在2020年前需要偿还30亿美元的债务。不少分析人士怀疑,联想是否有充足的资金和新颖的战略来扭转这一业绩颓势。
“如果艰巨的市场条件持续给联想造成金融压力,我们预计联想将很难得到充足的固定融资收益,这将增加其利息支出,并反过来加剧金融压力。”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在5月16日的一份报告中写道。
无法实现盈利,业务增长停滞甚至倒退,加上长期的利息压力。联想集团的未来的日子确实是越来越难了。
盲目扩张背后:研发费用十年不及华为一年
根据2006-2015财年财报显示,联想历年的研发支出中,仅2015财年的研发收入占比达到2.6%,其余年份均低于1.9%。过去10年,联想累计投入研发成本44.05亿美元,尚不及华为去年一年的研发支出。
虽然杨元庆出面“辟谣”,表示行业属性不一样,不可以这么对比。但是依旧无法掩盖联想以收购代替研发,自身造血能力较弱的现实。
除此之外,联想的大企业病也是出了名的。自己很傲娇,而时代变化得很快。杨元庆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他在6月3日的内部讲话时这么批评总结了联想集团内部手机运营的巨大失败。
“今天的状况,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用过去做事情的经验来做新的业务,我们在PC上的成功经验,想用在手机上;正是这些根深蒂固、深入到基因的东西,造成了今天的结果和状况。”“不变化,肯定不会看到成功的结果。”
例如手机重要的是旗舰机,虽然联想也在积极筹划旗舰机,但是在研发投入流程上非常死板,在周期和投入精力上也有限。“不重视旗舰机的研发,研发团队几乎没有话语权,完全是产品团队主导。”“联想的研发不受重视。研发投入很低,研发预算也很难通过审批。”
然而产品团队的用户体验又不行,因为PC时代,用户界面体验式交给微软,到了手机时代,需要自己来做,自然会出现很多问题。
此外,联想对市场的整体地位也暴露出了对自身认知的不清醒。联想旗舰手机K920定价达到了4799元,尚未站稳脚跟就正面冲撞苹果,后果可想而知。
于是,联想豪赌的手机业务,从2014财年的合集7600万台,下滑到了2015财年的6600万台,同比下滑13%。而与此同时,华为的消费者业务已经突破200亿美金,手机比2014年多卖了3000万台,突破了一亿部大关。
延伸阅读:《23年前联想是华为的17倍,23年后华为是联想的5倍,差距在哪里?》
联想、华为两个同为优秀的中国企业,同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代表,却在发展上有不同结果,在23年时间里,却发生了业绩、实力的惊天大逆转!
联想成立较早,在早期明显比华为具有更强的先发优势。联想成立于1984年,在1993年销售额就超过30亿,1992年销售达到17.67亿。
而华为成立于1987年,在1992年销售额才超过1个亿,甚至于因为销售突破1个亿,任正非在年终大会上,哽咽着说出“我们终于活下来了”,这其中曾经所承受的难言压力我们后面会提到。
很明显在早期,华为实力远逊于联想,联想成立比华为早,早期的发展规模也远大于华为,1992年的联想是华为的17倍还要多。
但是在2014年,两者销售规模已站在了同一位置,华为业绩465亿美元(2889亿),联想463亿美元,但是前者的净利润是45亿美元(约279亿人民币),后者净利润8.29亿美元(51.4亿人民币),华为的净利润是联想集团的5.42倍,即使加上由联想分拆出的神州数码2014年的净利润7.01亿港元,华为净利润仍是两者总和的4.8倍左右,很明显,在商业的马拉松上,华为在后半程超越了联想。
而2015年,在市场环境整体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华为再次强势增长35%,达到3900亿,联想的业绩还没有发布,相信肯定没有华为增速这么快,意味着两者的差距正逐渐拉大。
两者开始时,联想十几倍于华为,但商业是场马拉松华为明显后半程赶超了。
为什么在23年时间里,联想从华为销售额的17倍,变成了净利润不到华为的五分之一,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
两者命运背后,实际上代表了两种模式
华为、联想中国两家成功的国际化企业,也是两种发展模式的代表。华为走的是技术派的代表为主,联想另一个走的贸易派的路线、(更侧重于营销推广和渠道)、运营驱动为主,也就是常说的技工贸、和贸工技,两种模式的区别。
评论